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保障项目产出物能够满足项目业主、客户以及项目其他相关利益者的需要,所开展的对于项目产出物质量和项目工作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如下:□ 项目质量方针的确定□ 项目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的制定□ 项目质量体系的建设□ 为实现项目质量目标所开展的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保证等一系列质量管理工作项目管理三重约束项目质量的特性1. 项目质量的双重性项目质量的双重性是指项目质量既有产品质量的特征,又有服务质量的特征。这是因为在同一个项目中会有许多项目产出物,具有产品的有形性、可储存性和可预先评估性等特性,所以完全属于产品的范畴,而这一项目的另一些产出物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和无法预先评估等特性,所以完全属于服务的范畴。2. 项目质量的过程性项目质量的过程特性是指一个项目的质量是由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形成的,是受项目全过程的工作和活动质量直接和综合影响的。任何项目的质量不是由一个项目的某个阶段或某项活动形成的,而是由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形成的。项目质量管理与一般质量管理的区别项目质量管理与一般质量管理的区别:□ 一般质量管理的重点在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在质量计划项目质量管理的思想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全员性: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特性□ 全过程性:认真管理好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全要素性:认真管理好质量所涉及的各个要素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1. 使顾客满意是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全面理解顾客的需求,努力设法满足或超过顾客的期望是项目质量管理和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任何项目的质量管理都要将满足项目业主或客户的需要(明确的需求是在项目说明书中规定的,隐含的需求需要对项目业主或客户作深入的沟通和了解),作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因为整个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供能够满足项目业主或客户需要的项目产出物。2. 项目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项目质量和产品质量都是通过各种实施和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结果,它们不是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质量检验的目的为了找出质量问题(不合格的产品或工作),是一种纠正质量问题或错误的管理工作。但是,任何避免错误和解决问题的成本,通常总是比纠正错误和造成问题后果的成本要低,所以在质量管理中要把管理工作的中心,放在避免错误和问题的质量保证方面,对于项目质量管理尤其应该如此。3. 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对项目质量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的责任都应该是全体员工的,项目质量管理的成功是项目全体团队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工作的结果。因此需要项目团队的全体成员明确和理解自己的质量责任并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质量责任。项目质量管理的成功所依赖的最关键因素是项目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对于项目产出物质量和项目工作质量的责任划分与责任履行的管理。4. 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是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项目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都会使用戴明循环(戴明博士所提倡的PDCA循环,其中P是计划、D是执行、C是检查、A是处理)。这是一种持续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思想,这种思想和方法同样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技术方法。但是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独特性,这种方法的使用有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中的PDCA只能使用于那些重复性作业和活动中,大多数的项目一次性活动是很难使用的。项目质量改进的基本程序1. 选定对象,确定课题根据质量改进计划或现实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选定质量改进的对象,确定课题。从下列过程中选择质量改进对象:□ 产品和服务的检验结果中:不合格品率、废品率、退货率等□ 顾客反馈的信息中:顾客满意率、顾客投诉、对顾客的调查等□ 内外部审计的结果中: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要求等□ 员工的反应中:员工座谈会,员工新的工作目标等□ 竞争对手的角度:竞争对手的优势,加强自己的长处等□ 有关专家的帮助:专家视察诊断,以专家的要求对照现状等2. 确定人选,建立小组根据所确定的课题,按其规模和涉及的范围大小,组织有关人员参与实施。可以组建跨部门的QC小组,也可以由原已存在的小组承担,或者在原已存在的小组中选择部分人员承担,甚至可以由某个人承担。3. 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将质量改进可能涉及到的工作或活动范围分配到参与者个人,明确完成的期限和配置的资源,必要时还应制定具体的计划。4. 调查原因,采取措施调查可能的原因,确定因果关系,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5. 确认结果,巩固成果确认改进结果,采取更改规范、设计、制度、规定、程序、方法等办法,保持和巩固成果。6. 寻找新目标寻找新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未解决的质量问题,选定新的质量改进对象,使质量改进进入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